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先后从国外引进高速线材轧机旧的和成套设备十几套,其中成品线材从五点五到八毫米规格,轧制线速度在一百米每妙以上的高水平轧机仅有套。在引进国外的成套高速线材轧机设备中,大部分是由老外技术总负责、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方式。像我国太原矿山机器厂(太矿)、陕西压延机器厂、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大连重型机器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都较好承担过国内制造高线设备任务。这些企业通过与国外合作制造高线设备,不仅学习、消化、掌握了国外设备制造工艺、制造标准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而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制造高线设备打下了坚实基础。
山西太矿博采众家之长,开发国内新产品,在与德国西马克、摩根、达涅利等国外高线设备制造有声望的厂家合作中,参与对设计资料的转化和制造过程的实践以及实际产品的检验,感到国外3家公司设备设计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以粗中轧为例,摩根和德国西马克型采用焊接闭口式机架,刚性、稳定性好,组焊后加工窗口精度容易保证;西马克型采用组装式结构,组装工艺复杂,窗口精度不易保证;摩根型轧机的结构较为简单,但重量大;德国西马克轧机的结构较为复杂,但重量较轻。
主传动齿轮箱,3家均采用硬齿面齿轮和焊接式箱体,但相同输入输出扭矩的齿轮箱,摩根机型比德国西马克和德马克要重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况且轴承选用不合理;德国西马克机型的齿轮箱结构十分紧凑,西马克的设计还采用了双列锥轴承和定位偏心套调整结构,用以调整齿轮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区域,使其工作更加可靠。虽然摩根型轧机设计粗糙,但他的Stelmor线、水冷线、吐丝机(包括吐丝机前的夹送辊)的设计非常具有特色,确有其到之处。
高速线材轧机设备的制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国已完全具备从设计到设备制造的能力。推出新型高线轧机:红圈轧机、预应力轧机、SY高刚度轧机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