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道的主要参数有:辊子的直径,辊身长度,辊距(即两个相邻辊子之间的距离),辊道速度和辊道总长。
(1)辊子直径。为了减少辊子的质量和飞轮力矩,辊子直径应尽可能选得小些。辊子的较小直径主要决定于辊子的强度条件。当轧件需要在辊子上横向移动时,它还受轴承座和传动机构外形尺寸的限制。一般轧钢机采用的辊子直径如表5—1所示。
(2)辊身长度。辊身长度决定于辊道的用途,主要工作辊道的辊身长度一般等于轧辊辊身长度,但有时要取得更长些。例如初轧机和一些开坯机,为了装设推床的导板,辊身就取得较长一些。型钢轧机的辅助工作辊身长度一般较短,作为轧件只在较后几道轧制时才需要辅助工作辊道工作。在钢板轧机上的辅助工作辊道,其辊身长度与主要工作辊道一样。
运输辊道的辊身长度要比运输时轧件较大宽度大150—250mm,对窄轧件取150~250mm,对宽轧件取200—250mm。如果辊道需要同时并排地运送几根轧件时,应按这些轧件的宽度总和来考虑。如运输高温钢锭时,为了减少辊子轴承所受的辐射热,辊子辊身长度要比钢锭的较大宽度大300~500mm。
(3)辊距。运输短轧件时,为了保证轧件至少同时放置于两个辊子上,辊道辊距不能大于钢锭重心到大头端面的距离。否则,轧件在运输过程中,将冲击辊子,加速辊子的磨损和轴承的损坏。
运输长轧件时,由于较大辊距受到轧件自重而引起弯曲这一条件的限制,所以,对于成品轧件较薄的输出辊道,其辊距要选得小些;对于大型轧机,一般取1.2—1.6m;中板轧机为0.9~1.0m;薄板轧机为0.5—0.7m。有时,在这些辊道的传动辊子之间还设有直径较小的空转辊子。
(4)辊道速度。工作辊道的工作速度通常根据轧制速度来选取。当轧件薄而长时,轧机后的工作辊道速度比轧制速度大5%~10%,以避免轧件形成皱纹。
运输辊道的速度须根据轧机生产率的要求来确定。轧机输入辊道一般取1.5--2.5m/s,轧机输出辊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轧制速度的5%~10%。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辊道速度亦相应地提高。例如,钢板热连轧车间的运输辊道,速度已达15—20m/s。
(5)辊道总长。根据生产工艺情况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