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轧制带钢的厚度越薄,轧制抗力越大,并且随着如果带钢的变形量(即轧机入口和出口厚度的比例)越大轧制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牵涉到金属学的问题了,因为冷轧是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轧制。在冷轧中,金属的晶粒被破碎且不能产生再结 晶回复,导致金属产生加工硬化。 说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一下什么是加工硬化。
1、什么是加工硬化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阻碍金属的进一步变形,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2、为什么会有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产生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等。加工硬化的程度通常用加工后与加工前表面层显微硬度的比值和硬化层深度来表示。
3、如何消除加工硬化
由于有加工硬化的存在,使金属变形抗力增大,轧制压力升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容易产生脆断。 当钢种一定时,加工硬化的程度与冷轧的变形程度有关,变形程度愈大, 加工硬化愈严重。 加工硬化超过一定程度后,因金属过千硬脆而不能继续轧制。 因此板带钢经 一定的冷轧总变形量之后,须经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或固溶处理),恢复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以 利于继续轧制。由此可见,在一定的轧制条件下,钢的变形抗力愈高,成品的尺寸愈宽愈薄,轧制过程进行得就越困难。